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策略经营 > >> 正文

宝钗的读书言论,藏着她的自卑密码

时间:2023-07-28 16:32:05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微信用户10x0lv

唐小鲜读红楼

大家好,我是唐小鲜。


【资料图】

关注我,这个红楼有点料。

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,门楣最低的就是薛家。

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进京,很多亲友都在看他们薛家的笑话。

薛姨妈废人一个,薛蟠废材一个,只有薛宝钗一个人撑起了薛家的门楣。

对于薛家的这样尴尬的处境,薛宝钗认识得很清醒。

她的藏愚守拙,她的随分从时,她的谦和礼让,她的上下调和,她的左右讨好,都是因为她没有耍酷的资本,她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啊!

曹公描写薛宝钗的家庭背景和条件,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中算是很不堪的。

家族的门楣不上不下的很尴尬,没有拿的出手的人物,没有显赫的官职,除了薛姨妈与王夫人和王子腾是亲戚,那点可怜的血缘关系,薛家已经够不着京城的核心贵族圈了。

薛家母女常年住在贾府,她们的心思,贾母和贾政是看得很清楚的。

薛蟠和薛宝钗这一对兄妹各自展开了各自的公关战术。

薛蟠不停地与宝玉接触,带他赴那些花酒宴席,很有点要腐化堕落宝玉的意思,与贾政严正规训宝玉简直就是对着干。

而通过薛蟠的花酒宴席认识的琪官,差点就要了宝玉的半条命!

薛宝钗就在内帷中下功夫。

宝钗把贾府里的那些上层管理者们,那些姊妹们的性情,那些丫鬟婆子们的特性,几乎上上下下了解了个遍。

所以她在贾府的经常走动,宝钗上对贾母,下对小红这样的微末的丫鬟,都知道得清清楚楚。

宝钗在贾府里这样的行为,正好说明她背后的薛家已经是时运不济,急需要外部来输血补血。

初来贾府的宝钗,年岁虽大不多,然品格端方,容貌丰美,人多谓黛玉所不及。而且宝钗行为豁达,随分从时,不比黛玉孤高自许,目无下尘,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。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,亦多喜与宝钗去顽。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,宝钗却浑然不觉。

唐小鲜把有关宝钗的段落看了无数遍,慢慢地发现,曹公对宝钗这个人物是那种先褒后抑的写作方法。

黛玉是真性情,为自己的心而活,不管他人背后的议论,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。

宝钗是虚伪至极的,她在表面赢得了上下一干人等的交口称赞。

宝钗为什么要把贾府里的每个人都对她有好感呢?

唐小鲜以为宝钗是在讨好贾府众人。

她为什么要讨好贾府众人,因为她要取得一个比较厚实的群众基础,这是为以后成为宝二奶奶做的铺垫。

封建时代背景里,女人的成功就是能嫁一个豪门贵族,但要让豪门贵族娶你进门,必定自己身上有点什么东西,自己也是要付出一些的。

所以在讨好众人的同时,她主动接近宝玉的次数和程度都是令人吃惊的。

薛蟠那么亲近贾宝玉,也是为了讨好这个未来的妹夫。

薛家兄妹俩个,费了老半天的劲头,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,尤其是宝钗听到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表白后,心里的那个痛,不是语言可以表述的。

于是,宝钗调转枪头,与宝玉不似以往那么接近,而是开始对宝玉的身边人黛玉下功夫了。

刘姥姥二进荣国府,一个乡野村妇的一番小丑似的插科打诨,把个荣国府里的参加聚会的女眷们,笑得前仰后合。

唐小鲜注意了一下,大观园里的众位姊妹,包括贾母到薛姨妈都笑得不得了,都有描写,唯独没有看到关于宝钗和王夫人的任何一点点的文字描写,这说明了什么呢?

刘姥姥是属于王夫人的亲戚,因为家道艰难,到荣国府里来打秋风,一个如同乞丐上门要钱的亲戚。

贾母是个怜老惜贫的有福人不假,但贾母对薛家常年呆在贾府不走,已经开始心下不满,再加上薛家竟然还想谋得金玉良缘,心中更加的厌恶。

尤其是宝钗经常在自己宝贝的宝黛之间制造争吵和矛盾,还厚着脸皮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去提亲,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,对王夫人的这个亲戚多有嫌弃,

所以贾母特地拉着刘姥姥在大观园玩了两天,对刘姥姥各种滑稽表现的大笑,其实影射的矛头就是薛家和薛宝钗。

贾母设宴款待刘姥姥的用意就是嘲笑薛家母女的,都是上门有所图的穷亲戚!

薛家也是贾府的亲戚,刘姥姥都懂得过两天就要回家去,薛家也算是上流阶层,竟然不知道吗?要贾府人来赶吗?贾母就是借刘姥姥在取笑薛家。

所以,王夫人和薛宝钗那么人情来往通透的人会不明白?

所以宝钗是自始自终都没有笑,只是冷眼旁观,只有那个傻不愣登薛姨妈还笑得不亦乐乎!

宝钗毕竟是十来岁的青春少女,虽然她随分从时,但毕竟她是知道自己家门的处境的,看着刘姥姥的各种愚蠢滑稽的表现,她的内心感到深深地自卑!

这种自卑犹如绵密的细针,一下一下戳着自卑的那颗心,伴随着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两天时间。

这两天的过程对宝钗来说,就是一种身煎熬心炼狱!

当黛玉在行令时,说出的“良辰美景奈何天”和“纱窗也没有红娘抱”这两句话,让宝钗逮住了机会!

宝钗通过陪贾母游大观园,终于意识到贾母对自己多有嫌弃,要想取得这位贾府尊者的喜欢,还是得在贾母的心肝儿黛玉身上下点功夫。

宝钗除了在家世背景上不如黛玉,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。

黛玉是家学渊源,几世积累起来的书香门第,而宝钗的学问更加像是恶补,强行记忆出来的,她有这些贵族的技艺,却没有这些贵族的修养和气质,宝钗更多的表现就是商家背景的急功近利,锱铢谋算。

第四十二回,宝钗在劝谏黛玉读书的那段长篇大论中,深刻暴露出她的学问只是她夺取利益的有效工具。

“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。男人们读书不明理,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,何况你我。就连作诗写字等事,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,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。男人们读书明理,辅国治民,这便好了。

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,读了书倒更坏了。这是书误了他,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,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,倒没有什么大害处。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,偏又认得了字,既认得了字,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,最怕见了些杂书,移了性情,就不可救了。”

女人就不应该读书,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,应该是针织缝补为女人的要务。

男人如果不是要科举考试做官,也不要读书,不然就是书会误人,人也糟蹋了书,反正是两败俱伤,不划算啊!

宝钗这样说的好像是她的哥哥薛蟠啊!没想到,薛蟠不读书还是个好样的,亏宝钗怎么说得出口!

这是薛宝钗的功利读书思想,如果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,就不应该!

宝钗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,必定是抱着这样的思想的,她的这种读书观,即使到现在也是很奇葩。

读书是一件容易走向偏斜的路,还不如做买卖来得实在又实惠,这才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啊!

宝钗自己的家庭就是做着买卖的生意,吹捧抬高自己的原生家庭地位,把黛玉、湘云、探春,这一类的豪门公府的小姐们统统地贬了下去。

宝钗这一番说教,在明眼人看来,就是给他人洗脑,又掩藏了自卑,且在大家看来,她与黛玉搞好了关系。

唐小鲜就这样想了,既然宝钗说做买卖生意这么的好,怎么宝钗不找同样做买卖的人家去嫁啊!

还是她哥薛蟠实在啊,找个与自己相当的人家做亲,不像宝钗,说一套,做一套的。

为什么还是想嫁入豪门公府呢?

这不是口是心非又是什么呢?

说到底,薛宝钗就是一个被利益熏心的虚伪至极的女人!

曹公的笔触像剥洋葱一样,一点点地扯出她的真相,怎么有的读者竟然看不明白呢?

写作《红楼梦》是一种修行,渡人渡己!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太游戏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